2006年8月27日星期日

思果先生给我的鼓励

思果先生是著名的翻译教育家,他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三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书中讨论的,都是翻译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我佩服他,要按思果先生说的,认真翻译,反复推敲,要写纯正的中文。

真正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不是科班出身,能行吗?

给我信心的,还是思果先生。曾经偶然在香港岭南大学主页上看到中国当代口述历史的专题,里面就有思果先生的专辑,他在短片中说到,文从胡话起,诗从狗屁来。只要肯经常练习,经常思考,总能提高。不要多怀疑自己的天分,坚持才是最重要的。我突然想到耐克的广告,与思果先生的教导似乎不谋而合:Just do it!不要多徘徊,一直走下去。

思果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多年后,我无意中看到的时候,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即使无名小卒,认真走自己的路,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下面就是原文:

一句話給我的鼓勵 思果

……我小學畢業後進中學不到一年就停學了。英文的根柢差得可憐。十六歲進了銀行當練習生,雖在內地,卻有少數說英語的外國顧客。我那時管存款,看見洋人來了,立刻就要找別的懂英文的同事來救急。他們都進過教會學校,讀過高中,當然個個會說英語。我心裡又恨自己、又羨慕人家。……

我問過一位同事可不可以自修英文,他說:「不行,你一點底子也沒有。我可以把英文讀好,因為我有底子,只要用功就行了。」我信了他的話。……銀行裡請過先生教英文,我並沒有用心去學,以為自己反正學不好。

後來有位郭兄,四川人,在上海讀了大學,我和他談起我學英文的事,告訴他我沒有希望的事情。他說,那有學不會的道理!他自己在四川讀完中學,到上海考大學,校長對他說:「你別的科目都不錯,英文程度還不及我們的中學生。」錄取後,他用心讀英文,字典不離手,等到大學畢業,他的英文考第二名,他對我說:「你讀書只問耕耘,不要問收穫。」我信了他的話,從那時起到現在差不多沒有停止學習過,已經四十多年了。

大約三十年前,我在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國外部主編辦事細則,以美國歐文信託銀行的手冊為藍本,已經要做很多翻譯工作了。這大約是最早的文字工作。……那時葉秋原先生替天主教翻書,叫我譯了點東西,大概不能用就作罷了。可見那時我的翻譯很差。

我在上面提到自修的條件還有幾個:第一是持久,要釘著下去,一天也不能鬆懈。第二是興趣,沒有興趣絕不能持久,不過興趣是培養出來的。起初學一樣東西只有痛苦。(我請教過一位英文好的同事,當時他看書連正眼也沒有看我一眼,受這類的屈辱不計其數。)第三是精力過人,一個人做了一天苦工,晚上再工作幾小時並不容易。要是易於疲勞就只有算數。我自修多年,是分秒必爭。乘渡船、搭公共汽車、排隊買郵票等等總看書。這種生活是很辛苦的,近年來才研究一點京劇消遣;但除了用心之外,練習的時候極少,所以唱起來總很生。……

多年前我在香港應友人之邀,譯起書來,誰知竟譯了多本。後來又跟已故的徐誠斌主教工作,以翻譯為業了。這完全是偶然。……

我的翻譯這方面等於是個認真打了多年仗的老兵,各種戰況經驗過。現在除了研究、教授翻譯,還在動筆翻譯。將來退休,希望繼續翻譯一些名著,直到我不能動筆為止。我把翻譯和創作合併成一件事,定下了很高很難的標準,自己不能縮手袖間。看起來,翻譯和我是不可分的了。回顧當年從念英文「我是一個男孩,你是一個女孩」自修起,四十多年過去了。無限的辛酸、失望、挫折、痛苦,也有無限報酬、安慰。這都是一位朋友的一句話鼓勵的。我希望這篇文章裡說的我的經歷對無數讀者就等於那一句話。

2006年8月26日星期六

郝诒纯先生

西南联合大学是伟大的。
抗战时,条件那样艰苦,而这所大学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家多不胜数。郝诒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她抱定志向,投身地质专业。搞地质的经常要野外考察,艰苦的环境可想而知,而郝诒纯先生认准了这条路,努力走下去。她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努力。最终,她成就了一番骄人的事业,成为人们仰慕的学界大家。
我是从《照片里的西南联大故事》这本书中知道郝诒纯先生的,Google上搜索了一下,对她的生平有了更深的了解。真佩服她!

这本书有点像连环画,有很多珍贵的图片,很值得一看。人们总在思考,西南联大为何成就如此巨大?我看,首先,西南联大是当时中国三所顶尖大学合建,聚集各科精英,几千名大学生的确是青年中的佼佼者,这样一个人群中走出的毕业生,取得巨大的成就也顺理成章;再者,当时的教授多具有较高的学养,他们很多留学归来,接受了外国的先进思想。回国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能施展拳脚。诸位先生治学严谨,满腔热情,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授参与教学,与普通学生接触,向他们传授知识的时候,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思想上也深深影响了学生。学生得到了知识,掌握了治学方法,接过了老师的治学态度,这些太重要了;还有一点,是我看完书想到的。师生们基本上徒步迁移,走到彩云之南的昆明,一路上有炮火,有生活上的困难,学生们真的走出校园,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了解了国家时势,也走遍了美丽的山川,也许那时,他们的热诚和使命感逐渐强烈,有了自我的精神动力,非常难得。时势造英雄,没错。但那时的人比我们更踏实,更坚定。

看看郝诒纯先生当时日记里是怎么写的,我摘录两段:

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日

联大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成了路。现在走那条近路的人更多了,我却不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一九四〇年八月八日

冯友兰先生在昆中北院讲《生活的意义》。
意义的第一个意义不是目的。有人以为生活的意义是指生活的目的。如果凡事都有一个目的,本身只是手段的话,那么世界上的事都成了手段。我们应该说:有些事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哪些事呢?凡是自然的事,如猪生草长,都是无目的的;人为的事如吃药才是手段。所以如果以为意义就是目的的话,生活是没有什么目的的。

意义的第二个意义是了解:了解愈多,意义愈大。如一只狗听演讲,一点也不了解,所以也就毫无意义;一个无知的人听演讲比狗了解多一点,意义也就大一点;一个大学生听演讲了解得更多,意义也就更大了。
……


认准了方向,就要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