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8日星期一

“我负丹青”

央视10套科教频道办的《大家》(Great Masters)节目,每周日晚上10:10分首播,我很喜欢看。有一期介绍的是画家吴冠中。节目中多次提到吴冠中的一本自传《我负丹青》,以这本书为主线讲述了画家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和生活体验。

吴冠中非常崇敬鲁迅,当初曾在文学和美术两条路的岔口徘徊。他几十年来一直苦苦追寻自己的艺术理想,即使不受他人认同也毫不改变。吴先生说“我负丹青”,感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尽,他做的很不够;他又说“丹青负我”,因为他在思考,如果当初踏上文学之路,他是否会有更大成就,更深刻地影响社会呢?

吴冠中相信梵高的话:人生的苦难永远不会终结。也许有苦难,人的一生才会各有不同吧。

他的那本自传很难买到,索性在当当买了《文心独白》,里面都是吴先生画画之余写的散文,每篇文章还配了吴先生的画作,所以这本书看起来、读起来都蛮有意思。比如今天看了一篇写西藏的(《西藏杂忆》),提到当年他们去写生时在西藏经历的严寒。说是同行的一位女同事受不住寒冷,冻的直掉眼泪,“眼泪滚到地上立刻冻成了冰,她那冰冻的泪珠大概迄今尚未融化……”。真是神奇。

2007年6月6日星期三

高手的境界(二)

最近在读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Vanity Fair,主要目的是想学习翻译。跟杨必老师学。当初无意中买到杨必译的《名利场》,读起来极为顺畅,句句都是极地道的中文,所以印象很深。后来知道杨必是杨绛的妹妹,复旦大学的英文教授,了不起的翻译家。

我的英文水平有限,尤其是读这种19世纪的作品,有不少地方都只好“不求甚解”,杨必先生的译作倒成了我的参考书。跟她学,英文、中文都有长进。

据说翻译的风格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的特点是,语言格式“忠实”原文,这一派以逻辑、涵义为传达内容的重中之重。译文到了读者手里,是否读的下去,就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了。据说法律文书为了完整转述原文,多用直译,有时候还怕不保险,在译文下面加上一句:如果译文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以原文为准。(但我也曾在一本介绍知识产权的书里面同时读到通畅明白的法律译文和诘屈聱牙的译文,那两篇对照起来,感觉完全不同);另一派是意译。主张传神,用纯正的中国话讲外国的事。读者比较喜欢这类,尤其是意译的小说,因为读起来不费劲,合乎中文的习惯。不过,有的时候,这一派的译者不容易收住脚,难免添油加醋,甚至改头换面,让原作者和知情的读者好不气愤:怎么可以乱改乱涂?看来,“戴着枷锁跳舞”真不容易。舞要跳得优雅,要仿着创作人的动作、神态,表达他的意愿,枷锁是铁定了要戴的,可是这枷锁又影响观瞻,最好是隐形的,只有这样,这场舞才漂亮、传神,观众才乐意看。

杨必语言功底深厚,翻译的《名利场》真是传神达意、恰到好处,读来轻松惬意。看看我摘的一段中英对照:

原文:

Miss Wirt and these two affectionate young women so earnestly and frequently impressed upon George Osborne's mind the enormity of the sacrifice he was making, and his romantic generosity in throwing himself away upon Amelia, that I'm not sure but that he really thought he was one of the most deserving characters in the British army, and gave himself up to be loved with a good deal of easy resignation.

杨必的译文:

乌德小姐和两位热心肠的女孩儿常常很恳切地点醒乔治,说他委屈自己错配了爱米丽亚,真是绝大的牺牲,过度的慷慨。乔治把这些话听熟了,大概到后来真心以为自己是英国军队里面数一数二的大好佬,便死心塌地等人家爱他,反正这也并不是难事。

我最开始看这一段原文,虽然里面的字都认得,但最后一句就不大明白,如果让我翻译,恐怕译文就是乱糟糟的了。原文有个so...that...句型,初中时候就知道是如此……,以至于……的意思。可是杨必的译文中却不露痕迹,她把这层关系“化”到句子里面了。gave himself up to be loved with a good deal of easy resignation这句,“gave up”(放弃)变为“死心塌地”,“to be loved”(被爱)变为“等人家爱他”,最后的连带结构“with a good deal of easy resignation”也一刀砍下,译为“反正这也并不是难事”。这么一对照,得到杨必老师的提点,我才恍然大悟,意思全明白了。然后就是无比佩服她。一整段英文译成中文,语气依旧,意思完全没有添补,只是换上了地道的中文衣裳,真是又传神、又漂亮。单看这一段译文,把外国名字换成张三李四,不就是一段很好的中文文章么。杨必先生英文底子厚,对英文的悟性高,而中文在她手中更是不在话下,功力如此深厚才有这样的好文章。

不指望一下子练成这种境界,咱学一点儿是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