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2日星期六

知识增加信心,态度改变人生

布克尔·华盛顿的自传《力争上游》记述了华盛顿如何白手起家,坚持自己的信念,从最卑微的地位、最艰苦的环境一路走来,最终成就了教育的梦想。

他出身奴隶家庭,尽管生活困苦不堪,仍有母亲和哥哥不断鼓励、支持,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华盛顿改善生活、把握命运。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艰辛生活。他们是黑奴,日子过得很苦,然而华盛顿记忆中,做黑奴的日子,并非充斥着仇恨、冲突、对立。他的叙述温和得多。他甚至拿黑人奴隶和农场主和睦相处、感情深厚的事例,想要人们相信:奴隶制废除后,黑人和白人不必对立,应该融洽相处。没有谁愿意做奴隶,作者也渴望自由。作者所说的话让我感到真诚,感到真实。

正如书名一样,作者怀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求学的路上,他身无分文,饥寒交迫,但却坚持走到遥远的异乡读书,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他的种族同胞的命运和生活。他锲而不舍,认定了只要努力做事、做到别人无可挑剔,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信念。他是个务实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行动的时候心无旁骛,只知道抱定目标,尽全力做事。所以,尽管他所处的时代十分混乱(他书中某段提到了3K党)、种族歧视盛行,但从他的描述中,看到的都是积极的一面,困难成了他的动力。

他渴望受教育的机会,为此不惜代价。刚获自由之时,他抓住一切机会识字、读书。当听说外省开办了职业学院,招收黑人子弟,他不顾一切奔去。一个人的喜好从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出,比如,一个有爱心的人,有心资助别人上学,但手头并不宽裕,而他并不会等到变为富翁才出手相助,他会想尽办法行动。(我的爱心不够,反省一下。)

华盛顿深知知识的重要,他清除地看到,教育能改变他的种族同胞的命运。所以,他毕业后,也毅然走上教育事业的道路。由于他个人的努力,很快得到他人的赏识、重用。当外省一个黑人聚居区要设立一个师范学校时,华盛顿得到了实现抱负的机会。他白手起家,困难重重,很多时候是光杆司令,但他坚持不懈;一开始,一个老师教十几个学生,在租来的一间破房子上课;慢慢地,他以自己的信誉和真诚筹得资金,学校盖了自己的校舍。十几年过去了,规模越来越大。虽然创业艰难,经常有停办的危机,然而到了最紧急的时刻,往往能够化解。他的毅力可见一斑。这大概是他取得成功的第一原因。

身为校长,他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在华盛顿眼里,上学读书的主要意义不是为了脱离体力劳动,去做官当绅士;他觉得教育即生活,学生获得的知识应该能解决他们的生计,能教会他们一技之长,凭自己的劳动过自由的生活(这种看法和陶行知的观点是一致的)。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黑人刚获自由,生活的秩序尚未建立,黑人民众的知识水平还普遍低下;华盛顿的这些主张充分考虑了实际的情况,他认为教育不可好高骛远,不顾现实;应该脚踏实地,真正让同胞受益。教会学生生存的本领,比什么都强。因此,华盛顿认定,他那所学校要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情,教会学生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体会生活。培养总统、科学家的重任,不在学校的考虑范围。华盛顿带领学生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让学生参与校舍的建筑(学校甚至自制砖块,后来成了一个很赚钱的校办产业;华盛顿的一个儿子就是制砖专业毕业);自己建餐厅,自己盖宿舍……。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假设他最初要建立一所普通的大学,恐怕就没有这么成功了。能结合实际,面对现实是华盛顿取得成功的第二大因素。

这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陷入财务困境,然后又总能募得捐款,险境逢生。华盛顿校长也自始至终为此奔波。为了筹款,他要跑很多地方,见很多人;不管多困难,他总是尽自己的职责,以真诚向别人讲述他的事业。有一次,他跑了很远的路去见一个企业家,花了很多时间向那人宣讲,可是最终筹到的钱却少得可怜,然而,几年后,在学校面临财务困难的时候,这位企业家寄来的大笔捐款解了燃眉之急。企业家愿意捐大量的钱,是因为他看到华盛顿的工作带来的影响,发挥的作用。华盛顿用行动赢得了信任。他谈到,会赚钱的人自然也会花钱,所以富人捐款时希望他们的钱真正能起到作用。筹款的时候就是要让捐款人相信,他的钱会用到刀刃上。

筹款的过程,也是华盛顿宣扬自己的思想,让世人了解他的事业的过程。他经常面对公众演讲,练就了好口才。人们也逐渐了解了他从事的事业,理解了他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也更加支持他。在黑人和白人之间,华盛顿是个温和的中间派。但是他对自己确信的观点从不动摇,态度坚定。能在种族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做到这一点,确实难得。华盛顿总是怀着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他相信依靠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黑人种族的命运,让同胞的生活一步步好起来。这种积极的态度又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想干好一个事业实在不易,但有了信心,有了积极的态度,有了勤劳的手脚,路也许就不那么难走了。

1 条评论:

匿名 说...

这好像和你的某个理想很相似,是吗?^_^ By 蓝色月光